你的位置:来钱快的偏门赚钱路子黑吃黑 > 新闻动态 > >中俄的基本国情不同, 俄罗斯可以关起门来过日子, 但中国不行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中俄的基本国情不同, 俄罗斯可以关起门来过日子, 但中国不行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8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16

最近,一些国际上的经济战搞得人心烦意乱,各种带着情绪的言论不绝于耳。

有一种观点现在很流行,就是认为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制裁时,即使关起门来依旧能够维持自身运转,所以中国也可效仿。

然而,深入剖析中俄两国的国情后,我们会发现,俄罗斯可以在特定情况下,维持一个封闭的状态,而中国却绝无可能,因为两国的基本国情存在本质的不同。

自俄乌开战以来,俄罗斯便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强力制裁。

西方国家的制裁非常全面,在金融、能源、科技、交通等领域,他们无所不用其极,制裁项目超过了一万个。

他们试图通过这些手段一举击垮俄罗斯的经济体系,逼其发生第二次分裂。

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,俄罗斯不但没有被制裁压垮,反而在经济数据上有亮眼表现,其GDP实现了一定比例的增长,失业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。

俄罗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,是因为他们手中有着三张底牌。

首先是粮食方面。曾经的俄罗斯,在粮食供应上严重依赖进口,在上世纪90年代时,光是粗粮的年净进口量,就超过了300万吨。

但在车臣战争、克里米亚冲突等一系列国际事件发生后,俄罗斯投入西方怀抱的梦彻底碎掉了,于是他们就对国内的粮食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。

经过多年努力,他们切实做到了谷物自给率达到95%,糖90%,肉类85%,牛奶90%,并且成功实现了从粮食进口国向农业净出口国的转变。

西方制裁后,即便外部的粮食进口渠道被全部切断,俄罗斯国内也能够确保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。

正因为有了粮食自给能力的保证,俄罗斯才会在面对国际欺凌时显得那么硬气。

俄罗斯的第二大底牌就是能源。

俄罗斯在全球能源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,他是全球第三大产油国,天然气的储量更是世界第一。

所以,他们早已做到了能源自主,甚至还能反向制裁其他国家。

面对西方的制裁,俄罗斯发布了“卢布结算令”,要求所有“不友好国家”在购买天然气时,必须使用卢布结算。

这一法令的实施效果显著,俄罗斯能源出口的资金回流至本国,稳定了外汇市场。

并且将欧元和美元等货币在能源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,进行了削弱。

这一举措,进一步保障了俄罗斯能源经济在国际上的独立性和稳定性,并且让俄罗斯的经济,有了一个稳定的支撑。

俄罗斯的第三张底牌,就是中国。

俄乌战争开战之后,俄罗斯国家的生活消费品被西方国家全面断供。

这对轻工业很不发达的他们来说,简直是不可承受之重。而西方“俄罗斯必然分裂”的判断,也正是基于此。

没有了西方的产品输入,俄罗斯连瓶汽水都生产不了。然而,中国却在关键时刻,填补了西方商品撤退造成的市场真空。

中国商品价廉物美,而且品类齐全,从食品到手机、汽车一应俱全。

这些商品不仅能满足俄罗斯人的日常消费,还能给他们省下一部分钱。

所以,背靠中国,俄罗斯就永远不会有日常生活方面的担忧,继续抗争也就成为了可能。

除了这些之外,俄罗斯还有一些作用于经济方面的小妙招。

比如说使用本地金融信息交换系统替代国际系统、优化外汇配置、提高黄金储备等等。

通过这些手段,俄罗斯构建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应急体系,使其在面对制裁时,也就有了足够的力量来维持经济运转。

反观中国,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俄罗斯有着本质区别。

从贸易数据来看,中国在某一季度的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,并且连续多个季度都保持在高位平台。

其中,出口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,尤其是民营企业,更是在出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这清晰地表明,中国经济的活力除了来自于内部的自我消化,还在于全球市场。

中国是一个典型的“全球嵌套型”经济体,生产链结构决定了我们无法重新封闭。

以产业配置为例,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、船舶、海洋工程装备等中高端设备零部件的进口量,最近都保持着一个很大的增长态势。

这意味着中国在中高端设备制造领域,多数零件依赖全球配套,而非完全自产。

我们的生产过程已经实现了跨境链条化、信息网络化、市场全球化的深度融合。

这种生产模式下,一旦关闭国门,组装线将会停止运转,订单会随之断裂,交付也必然违约,整个生产体系将陷入停滞。

中国商品对外部市场,也有着很高的依存度。

中国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呈现增长态势,对东盟以及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贸易规模尤为可观。

虽然中国市场巨大,但凭自己消化掉如此巨量的商品,也是有困难的。

所以,海外的订单,是我们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拉动因素,轻易不能放弃。

中国的出口商品种类极为丰富,涉及高端制造、快消、装备等多个领域,并且出口结构日益多元化,增长方向更加精细。

最近一段时间,我们对欧盟出口的体育用品大幅上涨,对东南亚出口化妆品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。

这些产品多为生活用品、消费品,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

而这些产品的供应链极为复杂,横跨十几个省,对接数十个国家。

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脱节,都将导致工厂停工、订单延误、劳动力冗余等一系列问题,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。

更为关键的是,在中国的开放体系中,中小企业一旦失去国际市场,由于缺乏国内缓冲市场来承接业务,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。

为了稳定外贸,中国持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,从稳订单、拓市场,到加强海外仓建设,来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。

由此可见,中国的进出口体系已经深度融入经济结构之中,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一旦受到破坏,将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冲击。

从某些方面看,中国之所以走上这条发展道路,也是被逼的。

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经济封锁,其实一点儿也不比俄罗斯差。

从当初乒乓球拍使用的胶水,到如今的芯片产业莫不是如此。

那时候,我们真的是花高价来买,人家也不会卖给你。面对这种封锁,我们除了攻关别无他途。

但是,东西生产出来了,就必然要对外售卖,否则就无法收回研发成本。

更何况,在高科技产品的时代,研发的经费数量又是极其巨大的。

所以,建立一个几乎全部领域的外贸体系,就成了我们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。

俄罗斯和中国由于基本国情的差异,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。

俄罗斯凭借自身丰富的资源以及在粮食、能源、军工等领域的自主能力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关起门来维持经济运转。

而且,有着中国的支持,他们的日常生活也不会有问题。

但是中国,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全球市场的经济体,开放和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关键。

一旦关门,经济体系将面临全面停摆的风险。

更何况,俄罗斯可以背靠中国,中国的身后却没有任何靠山。

因此,中国绝不能像俄罗斯那样关门过日子,唯有坚定地走开放合作之路,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性增长。



上一篇:国内首家直销银行迎整合 新市场环境下直销银行路在何方?
下一篇:没有了